秋冬季節,火鍋再次成為人氣最旺的美食。但有的人在吃火鍋后,會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、口腔潰瘍或出血、腹脹等癥狀,醫學專家們稱之為“火鍋癥候群”。吃火鍋是有講究的。 本報記者 張沼婢
  選什么樣的鍋底和蘸料?
  “清湯鍋底+芝麻醬”最好
  泉州東南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徐鵬飛說,秋冬天氣干燥,辛辣食物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調,內生燥熱濕邪,會造成胃腸道急性炎癥,還會導致咽喉腫痛,皮膚干燥,誘發牙齦腫痛、口腔潰瘍、便秘等。
  市民在選擇湯底時不妨放棄油脂高又易上火的紅油麻辣鍋。除了清湯鍋底,海鮮鍋底也是低脂又清淡的選擇。在選擇蘸料方面,易上火的人群不宜選擇辣油,而應選擇營養價值最高的芝麻醬,它能提供大量的鈣和維生素E,比較適合高血壓、高血脂患者。
  徐醫生建議,火鍋食物選配應該是多吃清火滋陰的食品,選用熱量較低的食物,如雞肉、魚肉、海鮮等。同時,必須搭配大量的綠葉蔬菜。蔬菜多偏寒涼,不僅能消除油膩,補充人體維生素,還有清涼、解毒、去火的作用。
  中醫認為,羊肉性溫,可養脾胃。羊肉火鍋中加入黨參、枸杞、淮山、蓮子、茯苓、大棗等,可益氣補血、滋養脾胃。還可以用蚌作鍋底,蚌是養脾胃的佳品,對視力較差、氣血陰虛、頭暈眼花及患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功效尤其明顯。此外,也可用蓮子豬肚做鍋底,不少人夜生活豐富,睡眠質量不好,容易患神經衰弱,蓮子豬肚作鍋底,可預防神經衰弱,同時對腸胃功能不好、脾胃虛弱也有較好的調節作用。
  吃得爽未必健康—
  口腔食道胃
  只能忍受50℃
  熱騰騰的美味一夾起來便往嘴里送,燙得舌頭發麻,額頭發汗,大呼過癮。這種吃法隱藏健康隱患。
  徐鵬飛說,口腔、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℃的溫度,太燙的食物,就會損傷黏膜,而火鍋里的食物一取出來就吃的話,極易燙傷口腔、舌部、食道以及胃的黏膜。一些本來就有復發性口瘡的人,吃了火鍋,口瘡的發病幾率會大增,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癥也會加重。如此反復,還會誘發食道癌變。
  最危險的是那些患有口腔黏膜白斑等癌前病變的人,火鍋的高溫和調料的刺激,都會使這些病情加重。
  所以,吃火鍋千萬不可心急,從火鍋中取出的食物要等降溫后再入口為宜。
  食物涮多久合適—
  肉魚蝦煮15分鐘左右,蔬菜最多1分鐘
  有些人涮火鍋講究鮮嫩,拿起筷子夾片肉涮幾下,肉沒完全熟就撈出來吃,這會造成胃腸道不適、拉肚子。但也不能涮太長時間,否則營養素含量會下降,尤其是維生素C的破壞比較嚴重。
  泉州市營養學會副會長杜三元說,普通肉類應該煮10—15分鐘才能全熟;魚蝦至少15分鐘以上;內臟至少要燙上3—5分鐘,全熟了方可入口。
  素菜分為兩種情況,一是綠色蔬菜,如生菜、空心菜、白菜這些常見菜,煮久了的話反而會損害其水溶性維生素,影響營養,一般來說最多煮1分鐘即可。但豆皮、豆干富含植物蛋白,容易滋生細菌,至少要燙上兩三分鐘才保險。
  涮火鍋的順序有講究,最好吃前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,接著吃蔬菜,然后是肉。這樣,才可以合理利用食物的營養,減少胃腸負擔,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。吃火鍋時搭配的最佳飲料就是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,有抗氧化的保健作用。

arrow
arrow

    ant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